产业扶贫经验介绍4篇(范例推荐)

产业扶贫经验介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现我就刘官镇产业化扶贫工作作如下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主要做法(一)统一思想认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业扶贫经验介绍4篇,供大家参考。

产业扶贫经验介绍4篇

产业扶贫经验介绍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现我就刘官镇产业化扶贫工作作如下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领导责任。

我们采取开群众代表会、印发技术性资料等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镇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的思想。同时,我们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书记、副镇长任副组长的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明确了工作责任,为推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制度保障。在20xx年至20xx年的经果林“抗旱保果”工作中,领导小组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时任的镇党委书记、镇长带头抗旱,并加大了抗旱的资金投入,筹集资金购买发电机、抽水机、抽水管道等抗旱设施。同时,带领群众在灾后补种经果林树苗,力保经果林基地损失降到最低。

(二)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我们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促农业内部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一是优化品种结构。近年来,我镇共引进、推广农作物、林果、畜、禽、鱼新品种 个。种植业方面,我们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菜、扩果,大力推广优质水果和适销的蔬菜品种。养殖业方面,进一步加大生猪品改力度,特种养殖有新发展。二是优化区域布局。根据我镇自然资源和区位特点,积极实施“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引导广大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布局,实行种植业向基地集中,养殖业向小区集中,已初步形成了以蔬菜、水果、草食动物、等主导产业为主的布局明显的产业带。

(三)改善基础设施,构筑发展平台。

一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镇以松官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年至 年,全镇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 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 处。二是突出抓好基地建设。建成了红岩蜜桔种植基地,并大力扶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镇中心聚集,改善了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三是狠抓市场体系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全镇综合或专业集贸市场。从而,为我镇农产品产、供、销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资金不足是制约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资金管理,设立财政专户,实行封闭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加大信贷扶持力度。近年以来,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放巨额支农贷款,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我们要求镇直涉农部门加大“跑市进县”力度,尽全力为镇产业化扶贫项目争取资金。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基地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目前,发展规模养殖场11个,建设生猪(火腿)加工厂1个。

(五)实施激励政策,强化发展活力。我镇积极争取和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我们通过努力,得到了中央、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被列入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为我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二是大力实施扶持和优惠政策。在扶持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除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外,我们还大力给予资金扶持。在扶持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对新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用地,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其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按最低标准执行。在扶持发展产业化服务组织方面。对新组建的产业化组织所进行的经营活动,我们都给予了一定期限的减征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

(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我们积极为生产、经营大户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服务,充分利用扶贫工程项目实施的机遇,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加强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带动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

二、工作成效

(一)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近年来,我镇因地制宜,培育了果蔬、生猪等特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逐步向基地集聚,建立了蔬菜、生猪、草食性牲畜等多个千亩以上的农产品基地。蔬菜 万亩,金果林面积 万亩,近年发展生猪 万头,出栏 万头。

(二)龙头企业逐步壮大,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全镇已发展百万元以上农产品企业1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了密切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产业链不断得到延伸。

(三)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生产经营效益提高。

一是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已建立了生猪、蔬菜等专业集贸市场和农林副产品批发市场。二是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建立和完善了农产品流通信息、加工信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技术信息等信息网络。三是技术体系进一步强化。建立健全了农技、畜牧、防疫、农机、林业、蔬菜等农林业科技服务体系。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产品基地规模偏小。蔬菜、水果、生猪等主导产业优势不够突出,规模效应不够明显,且发展不稳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我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结构类型有待进一步调整。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我镇农村大部分地方仍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整体科技素质较低,科技推广难度大,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品牌效应不明显,竞争力不强。四是农业产业链较短。我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尚未得到普遍推广,加上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多,从事深加工的较少,导致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处于脱节状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短。五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在企业、流通组织、农民经纪人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中,不少“订单”是“口头”协议,经常出现违约行为,个别企业、流通组织或农民经纪人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忽视农民利益;而一些农户则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没有认真履行合同。

(二)下步工作打算

1、突出抓好产业链建设。重点抓好以红岩水果技术协会为龙头的水果产业链,以镇养猪协会为纽带的生猪产业链。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信友核桃乳厂到我镇办紧密型基地,做大果蔬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

2、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资金项目和税收优惠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围绕七大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培育壮大生猪加工厂、红岩蜜桔种植协会等龙头企业,逐步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3、加快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种植业重点建设好1万亩以蜜桔以及核桃和红梨为主的经果林、养殖业重点抓好草食性牲畜和无公害生猪基地建设,加快养殖基地的发展。

4、完善农产品市场与信息体系。重点全镇建立完善药材、生猪、蔬菜、水果、肉牛等综合或专业批发市场。同时,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特色名优农产品数据库,发展网络交易,提高我镇农产品知名度,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5、建立健全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 合作组织 基地 农户”的运作模式,围绕粮食、果蔬、药材、畜牧等特色产业及其运销、服务业发展,组建一批跨区域、跨所有制,涵盖产加销、具有一定规模,且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大户,提高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大户的带动能力,形成联结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水利设施配套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强松官水库的除险保安和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7、搞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继续搞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成果巩固,推进天然林保护等工程,逐步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加工业厂区环境保护与整治力度,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进一步加快我县沼气和小水电建设步伐,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我们刘官镇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以建设纯农业产业化强镇为目标,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为根本,借“”时期第二轮西部开发的春风,继续推进我镇产业化扶贫工作协调、持续稳定的发展。

产业扶贫经验介绍篇2

;

产业扶贫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村是省级重点精准扶贫村,地处蓼水河畔,全村16个村民小组,486户,1680人,水田面积1250亩,山林面积3300亩。全村共有党员48名,其中流动党员17名。通过精准识别,全村共有贫困户110户,362人,并且对每户都进行了建档立卡。过去村里无支柱产业,主要靠种植粮食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活,全村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发展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经济来源,贫困比例相对较高。

党建带动扶贫。为了充分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村党支部严格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党员明主生活会,听取党员的思想汇报;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讨论发展党员和村里重大问题;每个季度召开党员大会,向全体党员报告支部工作情况,通过远程教育红星视频定期组织党员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中央政策法规,学习党章党纪,做合格党员。坚持定期走访党员、群众,上门听取他们的心声和建议,原村干部谢实石也多次为扶贫工作献计献策。坚持党员联系贫困户,为了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采取“先富带后富、能者带弱者”的方式,每个党员联系1-3户贫困户,对全村110户贫困户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本村共产党员谢定忠是养牛专业户,他主动带领3户贫困户,成立了养牛合作社,发展养牛产业。坚持抓好流动党员的管理,村党支部建立了流动党员台账,对流动党员的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并定期与之联系。

产业助力脱贫。产业是强镇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是落实精准扶贫和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关键措施。**年,**村因地制宜在全村推广油菜种植400亩,并且免费发放种子给贫困户,另外对贫困户制定奖励措施,每亩奖励100元。平均每人增收1000元。**村原先有农户种植油茶,可是不成规模化,村党支部号召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村油茶产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壮大了油茶种植规模,**年低改油茶250亩,新造油茶150亩,人均增收850元。大力发展养殖业,制定养殖规划,养殖规模和奖励措施,对全村12户有养殖经验和技术的农户实行扶持,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实行资金奖励。另外在贫困户中推广精品水果种植,有机蔬菜种植,优质粳米种植,特色产业成片,做到了“一户一业,一户一策”。**年**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3元,同比增长14.8%。

基础设施改善扶贫。**年,在县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下,投资40万元,修建了村级活动中心,保障了党员学习活动场所,群众休闲娱乐场所;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修建高标准水渠1500米,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收;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投资60万元,在村主干道上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方便了群众夜间出行。

**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镇党委政府将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出路,以产业带扶贫,扩就业,促增收,鼓励贫困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同时着重做好异地扶贫搬迁工程,集中安置一批,分散安置一批。积极引进瓦屋镇纳金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鼓励农户种植野山椒,并签订收购合同,保障农户权益。在此

基础上,积极与**籍在外工作、创业的人取得联系,希望他们能够回来支持家乡建设,回馈家乡。

相关热词搜索:;

产业扶贫经验介绍篇3

;

精准扶贫先进单位经验介绍材料(word版本,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修改套用)

今年以来,我公某某市某某市政某某市扶贫办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某某省某某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重大部署安排,高举科学发展大旗,乘跨越之风、享政策之先、某某县之力,在专项扶贫、脱贫奔小康试点某某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先试先行,系统扶贫、科学开发,苦干实干、创业创新,积极探索符某某区实际、注重群众增收的脱贫奔小康之路,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呈现出奋进赶超的良好态势,一个大扶贫、大开发、大发展、大跨越的强大气场已在我公司形成。现将上半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扎实推进建档立卡工作。某某某市工作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我公司抽调专人、落实专责、上下联动、加班加点,加大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和扶贫统计监测的工作力度。目前某某县已全面完成78个某某村、34332个贫困户、106781个贫困人口的数据更新和信息化系统完善工作。在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上,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增减调整、2014-2016年度实施项目录入工作。

(二)扎实推进“1+3”扶贫品牌。将打某某村推进、扶贫搬迁、小额信贷、雨露计划“1+3”品牌作某某县专项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扎实抓某某村推进工作。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实

某某村推进与某某某村试点相结合,着力打造某某村脱贫奔小康的新样板。启动实施了2016年13个某某村整村推进和7某某区某某村项目建设工作,重某某村级“三个一”、“三边三化”为工作载体,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据统计某某县20个某某村坚持不等不靠,变压力为动力,重点启动实施了某某村组道路、产业化、基础设施、人畜饮水等扶贫工程,项目建设势头很好,项目工程投资总额达到7500多万元,其中整合部门资金3200多万某某村集体及农民自筹资金2400多万元;已拨某某村推进某某村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某某村推进某某村的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同增长了18.2%。二是扎实推进“雨露计划”培训。启动实施了国家“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项目补助1300人,人平补助标准1500元;正在实施6000人某某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序推进1.5万人(次)某某村实用技术培训某某村扶贫干部业务培训,在实施过程中效果相当明显,较好地达到了“扶持一个贫困户,脱困一个贫困家庭”的目标。三是扎实推进扶贫搬迁工作。创新安置模式,实行培植产业,集中安置;自发搬迁,协助安置;改造危房,灵活安置;政策扶持,联合安置等多种形式的搬迁扶贫和生态移民。启动实施了295户的搬迁扶贫项目,户平补助标准1.5万元;启动实施了62户的生态移民项目,对入户调查认定的生态移民户人平补助3000元,确保年底之前完成搬迁盖房任务。四是大力推进小额贴息贷款。全面创新小额贷款担保联保机制,成立了

创新小额信贷管理办公室,设立了小额扶贫贷款担保基金350万元,目前这项工作已全面启动实施运作。对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贴息直补到户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户和产业大户按照年利率的5%予以贴息支持。稳步实施22个某某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最高发放互助资金贷款5000元。

(三)扎实抓某某村帮扶工作。建立部某某村、干部联户、企某某村帮户的全覆盖帮联责任某某县某某县政府已就干某某村帮扶工作下发了两个文件,即《关于某某县开展干某某村帮扶某某村和贫困户的通知》和《关某某县干某某村帮扶某某村和贫困户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某某县共计向11某某镇派驻了11某某村工作队,向78个某某村派出了13某某县某某村帮扶单位,实现某某县某某村驻村帮扶全覆盖某某县1万余某某某村党员干部,纷纷对照《扶贫手册》某某村入户结对大帮扶,精准扶贫,精细考核,不脱贫、不脱钩;对扶贫工作不力的党政领导某某村单位责任人、联户干部,分别采取约谈问责、限期整改、组织处理等措施,切实形成“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精准扶贫格局。

(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在规某某村扶贫项目上,突出产业建设重点,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优势,积极某某县某某县政府打造“特色产业主阵地”的发展战略,某某村贫困户加大了产业扶贫和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实现户平一亩高效经济林园。截止目前

某某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1家,新增销售过5000万元企业14家,税收过100万元的企业达到20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某某市场主体3295户,注册各类企业277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13家;特色农林产业扶贫基地总面积达到85万亩,特色产业经营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4.7%;大力推进1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文某某镇、26个生态农庄和家庭农场建设;以22个某某村为带动,大力实施“绿满英山”和“三边三化”行动,分别某某省级某某村庄6个、某某村6个、绿色某某村3某某市级生某某镇1个、某某村10个;“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旅游广告语成功登陆央视某某县发展“农家乐”500多家,神峰山庄、玉泰丰分别被评为五星级和四星级农家乐,接待游客2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2亿元。

(五)扎实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工作结硬账活动,组某某县直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和专项支持政策、定点帮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认真组织对试点实施七年来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系统总某某县试点工作成效和基本经验,某某区攻坚提供借鉴。去年以来,我公司共计落实脱贫奔小康专项政策资金4.5亿元,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900万元,某某省直定点帮扶资金4900万元,落实信贷资金1.11亿元,争取到行业扶贫资金10.13亿元,社会扶贫资金15.84亿元。截止目前某某县无房户或住危房户下降16.69%某某镇职工基本养老某某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率97.66%;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6.5%,义务教育辍学率下降0.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8%;有合格卫生室的某某村达100%,有某某某村医生的某某村达87.5%某某村广播电某某村村通”达100%,有合格文化活动室的某某村达100%;财政支出民生占比达87%;群众生活环境得到大力改善,幸福感日益增强。

(六)扎实推某某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完善年某某区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建设,规划投资总额116.14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69%。开年以来,我公司“十项重点工作”共计投入行业扶贫资金约5.83亿元,完某某村公路100公里;新某某村集中和分散式饮水工程400多处;建立互助式养老服务点34个,新改扩某某镇福利院3所;实某某村电力保障项目8个,改某某村危房1017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45个,实施教育、卫计、文化、信息化等项目建设65个某某村互联网覆盖率92.8%。

(七)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工作。坚持以“六项改革”为重点,推某某区攻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某某区攻坚上突出某某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精准扶贫上突出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完善直某某村到户到人措施。我公司以2016年13某某村推进某某村、7某某区某某村建设为平台,认真开展扶贫搬迁、小额信贷、雨露计划、互助资金、产业扶贫、资源整合等专项扶贫试点;大力整合各类涉

相关热词搜索:;

产业扶贫经验介绍篇4

;

产业扶贫典型经验材料五篇

【篇一】

xx乡地处xx市东北郊,石塘湖、破罡湖港三大河流环绕其中。辖9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68.83平方公里,总人口3.05万,共有贫困村1个,贫困户406户,贫困人口734人。今年以来在各级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全乡上下坚持以精准扶贫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一手抓产业推动,一手抓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五位一体的产业扶贫开发模式。

一、产业扶贫基本情况。

xx乡坚持产业化扶贫不动摇,先后引进了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了皖宜季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安徽御福堂门业有限公司、安徽鑫隆园食品有限公司, ?建成了30个扶贫肉鸭养殖小区,鸭棚建设面积271023.5m2,肉鸭存栏能力120万只;成功引进农种苗有限公司等蔬菜龙头企业,发展蔬菜种植面积2.4万亩。扶持带动全乡贫困户从事肉鸭、奶牛、蔬菜产业,年创直接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

二、主要做法

如何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xx乡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科学决策,得出:扶贫开发的重点是产业扶贫,产业扶贫的关键是培育和发展能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并确定了符合农民种养习惯,有一定基础的肉鸭、蔬菜作为贫困村农民增收的两大主导产业。明确了“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扶贫到村、效益到户、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和引导乡村农户走“一村一业、多村一业、三业并举、连片开发”的产业化扶贫发展思路。

(一)政策引导 加大扶持力度。xx乡政府先后制定了《产业扶贫实施规划》、《肉鸭养殖发展规划》、《关于发展蔬菜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启动实施扶贫开发细胞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扶贫的政策性文件,确定了产业扶贫的方向、思路、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贫困户养殖肉鸭,凡按照标准养殖的,利用国家项目试点资金给予建棚补贴,标准为20元/m2,养殖小区内贫困户养殖1000只肉鸭,扶持扶贫周转金3000元,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贷款,按5厘补贴利息。养殖小区:按要求达到建设规模的,小区内的水、路、电等基础设施由区内整合部门资金和对口帮扶资金帮助解决。近三年来上级支持我乡扶贫资金3210.1万元,整合社会资金2750万元。

(二)创新机制 ?建立组织保障。产业化扶贫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切实可行的机制组织保障。为此,我们探索建立了四项机制,保障了产业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统一指挥协调机制。统一组织实施产业扶贫工作,负责产业培育、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实施方案、资金整合方案、组织项目实施、产业扶贫考核奖惩等。一是领导干部负责制。①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分管副职为具体负责人,明确各乡镇、各贫困村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层层抓落实。②重点龙头企业由一名乡领导负责,并将领导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制作成牌挂在企业大门口,给重点龙头企业“贴门神”,做到企业内部的事自己管,企业外部的事政府管,让企业放心、安心、专心组织生产经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③每四名乡级领导组成一个帮扶小组,负责一个村的产业扶贫工作。做到了产业化扶贫工作有谋划、有督促、有落实、有考核,从而保证了全区产业扶贫工作有条不紊的实施。三是项目带动机制。产业化扶贫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产业规模、产业效益、产业带动上。为此,每个产业我们都通过实施一个个的具体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在肉鸭产业发展中,我们是通过建设一个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将农户吸收进来、扩大养殖规模,扩大覆盖面,推动了产业发展。四是多元联动机制。在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中,区委政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有关部门的财政资金投入;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撬动金融资金支持。使全区形成了政府调控,扶贫统揽、市场引导、效益推动、群众参与、多方促进、多元联动的产业发展机制。

(三)招商引资 ?大力培育龙头。产业扶贫离不开企业带动,为此,我们坚持把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带动产业扶贫的突破口来抓,全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企业的发展,带动产业壮大。目前,全乡建有2家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5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市级扶贫龙头企业18家。在具体工作中通过“一扶、二引、三培育”的工作思路,壮大扶贫龙头企业,提高其带动能力。一扶,是通过政策扶持、撬动本乡企业家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4家饲料加工厂、3家肉鸭屠宰厂;二引,是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农种苗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入驻,使产业直接链接国内、国际市场,提高了种、养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了产业规模,提升了产业水平。xx年初又成功引进肉鸡集团总投资7552.0万元,建设种鸡饲养、种鸡孵化、饲料加工、肉鸡屠宰、熟食加工多环节一条龙生产加工项目,为我乡产业化扶贫注入了新的活力。三培育,是区委、乡政府采取组织区直部门到企业现场办公、组织部门和企业召开“早餐会”、组织银企对接洽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企业所需,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拓市场、扩规模、上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同时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诚信力,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组织农民 ?实现联合发展。扶贫产业的基础是基地,基地建设离不开农户,为使分散的农户建成有组织、有规模、统一的种养基地,我们通过建立合作组织,有效地引导贫困户参与到了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中。实现了“小群体”“弱群体”与“大龙头”“大市场”的有效连接。目前,全乡在三大扶贫产业中建成农民合作社5家,吸收贫困农户357户。合作组织在“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模式中,起到了协调组织作用。

三、取得的成效

1、产业扶贫整体推进,链式扶贫结出硕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肉鸭、蔬菜三大扶贫主导产业,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进了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个,建设扶贫肉鸭养殖基地31个,蔬菜种植基地11个,组建各类扶贫专业合作社127家,注册资金1300万元。2、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提升了生产力水平。新修乡村道路86公里、饲养家畜12456万头(只),饲养家禽604万只,种植蔬菜瓜果作物5万亩、解决了8947人,减轻了群众的劳动强度,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

3、农民素质明显提高,群众积极性充分发挥。共开展农民培训2376人次,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村文化室和学校建设,既提高了群众的生产技能和文化素质,又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更充分调动了贫困地区群众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据统计,农民群众投工投料折资及筹资达2044.15万元,为全面完成年度计划和推进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生产、建设家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几点体会

1、强化领导,建设队伍是保证。区委、乡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开展干部作风建设的切入点,不断调整充实乡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科学的工作规划和方案。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每名乡级领导干部联系一个条件较差、情况较复杂的扶贫户,带头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组建了区、乡、村三级高效精干的扶贫开发专职队伍和政府引导、龙头带动、扶贫到村、开发到户、全民参与的扶贫开发大军,为扶贫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政策扶持、组织引导是关键。我乡把 “整村推进”、“两大周转”与“畜牧富民”和提升蔬菜品质全区几大农业重点结合起来,确定了“政府引导、龙头带动、扶贫到户、做大产业”的产业化扶贫工作思路,先后出台了《关于启动实施“扶贫开发细胞工程”的意见》、《大力组织实施周转畜项目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大肉鸭、蔬菜大产业的优惠政策》等政策性文件,制定了产业化扶贫三年实施规划,明确了“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扶贫到村、效益到户、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努力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业”的产业化扶贫发展格局。通过创办、嫁接、整合扶贫龙头项目,组织建立扶贫合作经济组织,为两个周转和细胞工程的实施搭建了运作平台,也为扶贫资金的周转提供了载体。在周转方式上不强求划一,鼓励各村大胆探索。在周转内容上,突出各村特色,宜牛则牛,宜猪则猪,宜鸡则鸡,宜鸭则鸭,宜菜则菜。目前,全区的产业扶贫呈现出规模化、区域化的发展态势。

3、强化措施、奋力推进是抓手。我乡按照“种养技术现代化、生态小区园林化、饲料药品生物化、产品加工无害化”的“四化”要求,积极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实际的“链式产业扶贫”新模式,全乡建成了肉鸭养殖小区31个,蔬菜种植小区11个,形成了以肉鸭、蔬菜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新格局,成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大胆探索了扶贫工作社会化、社会服务市场化、项目实施规模化、资金管理规范化的长效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参与扶贫专业合作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全乡共流转土地5.3万亩,实现收益2000多万元。同时注重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培训,帮助贫困农民走出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为贫困群众找到了稳定长期的增收渠道。这些项目的落地生根,与当地优势产业的良性互动,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了“扶贫扶出产业来,农业长出工业来”。

【篇二】

一、xx区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xx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区共有75个市级贫困村,1.6万户5.5449万建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215元,贫困发生率18.6%。

自重庆市脱贫攻坚工作动员大会在xx召开以后,xx区迅速提出了“举全区之力,以超常规的举措,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以实干苦干的优良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区先后40余次召开常委会、扶贫领导小组会、推进会等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制定出台了“1+11”攻坚方案,以“三大富民工程”为抓手,强力实施“十大扶贫攻坚行动”。整合各类扶贫项目资金17.34亿元,建成重点扶贫项目1762个。

xx年,xx区顺利通过了市级脱贫“摘帽”验收和第三方评估,75个市级贫困村实现了“建八有、解八难”脱贫销号,14266户50338个贫困人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6842元,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

二、xx产业扶贫创新做法及典型经验

(一)借势强大旅游优势,率先探索创新“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开辟脱贫致富长效路径。

xx区自1994年发展旅游以来,在短短的23年时间,分别荣获了“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大品牌的县,xx的旅游业一举成为了重庆市的标杆。

一是精心编制旅游精准扶贫规划。按照《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意见》的总体目标,围绕“一心一带、四区一网”的空间布局,精心编制旅游扶贫发展规划,精准定位发展方向和差异发展、融合开发模式,为推动旅游全域化和扶贫精准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强势推进旅游扶贫三大战场。xx区按照“农旅融合、文旅互促、商旅联动、全域发展”的思路,强势推进“仙女山提档升级、白马山新兴开发、乡村旅游全域覆盖”旅游扶贫“三大战场”,整合涉农和吸引社会资本50余亿元,区财政设立2000万元乡村旅游发展基金,对示范村、点、户实施补贴补助,让每一个村、每一个家庭围绕乡村旅游发展配套产业项目,确保到2020年,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100个,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以上。

三是探索旅游扶贫多元增收模式。xx区重点围绕旅游景区周边、旅游环道沿线、乡村旅游示范村(点)等区域,融合打造以“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避暑养生”等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扶贫示范线路和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点),确立了仙女山、白马山、石桥湖、桐梓山等4个旅游扶贫带,建成集交通组织、空间整合、产业集聚、形象展示为一体的扶贫开发示范区。目前,全区涉旅农户达到3.1万余户,7万余人通过参与旅游相关服务解决就业问题,旅游经济对劳动者报酬年均达3.06万元,全区通过旅游拉动扶贫,消除了贫困村48个、贫困人口9.2万余人。

具体案例一:景区带动型增收模式。在景区进出通道等区域建设专门的创业区和农特产品销售一条街,引导景区周边农民发展特色小吃、特色农家、农产品销售、旅游商品销售等商业,景区及周边2万农民通过旅游实现了直接或间接就业。比如,仙女山镇石梁子社区401户中有391户从事旅游相关产业,资产500万元以上的17户、100—500万元的285户。土坎镇关滩村发展农家乐21户,全村年收入达4000万元以上,90%的农户年均收入5万元以上。

具体案例二:双河镇木根村地处涪陵区武陵山森林公园、丰都县澜天湖景区和xx仙女山景区核心区域,平均海拔1350米,是全市首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近年来,该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全市高山蔬菜示范基地的带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扶贫,成为全区首批脱贫和首个基本小康的行政村。截至目前,该村95%以上的农户均直接或间接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其中365户农户开办了农家乐或乡村旅馆,床位数达到8500余张,年游客接待近21.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2亿元。该村王小明、贾万春等3户建卡贫困户通过每户2万元乡村旅游扶贫到户资金的带动开办了农家乐,每年仅夏季3个月时间就增收达到10万元以上而实现脱贫致富。

(二)充分发挥地域特色,积极探索“特色农业+精准扶贫”模式,实现农业差异发展、示范带动、全域覆盖。

一是推进农业与扶贫产业示范带建设。xx区规划建设了农业与扶贫产业示范带7条串连26个乡镇、囊括农林牧渔等农业产业的精品线路,集中连片打造农业产业和扶贫示范基地。目前,已启动重点项目建设146个,培育打造产业示范基地68个。今年将建成仙女山片区、白马山片区、火炉片区、芙蓉湖片区四条示范线路,明年建成鸭平片区和桐梓片区等三条示范线路。

二是创新合作模式培育主导产业促增收。探索出“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成功构建了高山蔬菜、草食牲畜、特色林果、乡村旅游、有机茶叶、电子商务六大“十亿级”产业链条体系,加速培育以示范带为支撑骨架的优势产业集群。

案例一:鸭江镇在全镇脱贫规划中,打造了青峰村800余亩汉平金冠梨基地和800余亩的香伶核桃基地,覆盖了全村725户农户和97户建卡贫困户。xx年,首批栽植的汉平金冠梨投产并实现了640万元的经济收入,户均增收达到9000元,有效带动全村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和脱贫致富目标。

案例二:白马镇豹岩村通过整合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有机茶叶种植加工、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等各类扶贫项目资金近亿元,融合打造了全市知名红茶品牌“仙女红”,全村85%的农户实现了产业带动稳定脱贫,其中张国生、程阳联等建卡贫困户年均收入均达到7万元以上而一举实现脱贫致富。同时,豹岩村以天尺茶村为核心,以休闲观光、采摘体验、避暑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扶贫示范新村,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xx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三)针对扶贫产业融资短板,探索构建“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金融互助新模式,有效破解脱贫融资发展难题。

xx区按照“区级总会+乡镇分会+村级中心+社级小组”的组织架构,建成1个区级互助扶贫总会、6个乡镇分会、90个村级互助中心和236个互助小组的金融互助扶贫服务网络体系。通过金融互助模式,累计发放扶贫小额农贷资金1.8765亿元,扶持4307户贫困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有效破解了贫困人口借款难、脱贫难、发展难的问题。

案例一:浩口乡落心村建卡贫困户邹建权,家庭人口4人,全家靠传统种植业勉强维持生活。2013年初,他萌生了规模养殖肉牛的想法,但自己手头的资金仅有几千元,于是他向亲戚借了一些启动资金修建了一排简陋的牛舍。由于缺乏种牛购买资金,他虽先后向多家商业银行申请贷款,但均因家庭底子太薄而未获批准。xx年7月,xx区互助扶贫总会在浩口乡成立了分会,邹建权积极入会并获得了首次8万元互助资金信用贷款,解决了首批购买种牛的资金难题,同时互助总会还为其协调畜牧专家指导肉牛养殖技术和方联系肉牛供销渠道。目前,邹建权的肉牛养殖规模已达到53头,产值达到20余万元而一举实现脱贫。

案例二:火炉镇万峰村村民朱胜贵准备开办一家林家乐,但由于缺乏资金,新建的楼房共计60个接待房间一直无钱装修。他多次奔走于各个商业银行,但均因无产权抵押而无法获得批准。随后,他以三权作抵押向区互助扶贫总会申请了30万元的循环借款,仅仅2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房屋装修。正式营业后,他年接待收入均达到10余万元。xx年,他组织该村151户贫困农户通过林地资源量化股权到户方式组建了万峰乡村旅游协会,引领带动全村建卡贫困户共同发展乡村旅游,并以贫困农户的林权证集中向互助总会申请抵押贷款建设“林海公园”、“林海度假区”综合体项目。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现已发展的林家乐达20余家。

(四)借助互联网营销张力,成功开启“电商+精准脱贫”模式,全面推动品牌打造和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xx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xx区按照“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路径,建成了区、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围绕“一馆、一园、两中心、186个网点”的发展布局,建成“寻味xx”仙女山o2o体验馆的“一馆”、xx区电商产业孵化园的“一园”、区级电商运营中心和过渡性物流分拨中心的“两中心”项目及186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成功打造出“凤来谷”“寻味xx”“五农人”“比丰优选”等4个电商品牌;包装推出羊角豆腐干、羊角老醋、仙女红茶叶、芙蓉江野鱼、土坎苕粉、野生蜂蜜、汉平蜜柚、猪腰枣等36个品牌商品和1561个单品产品;培育较大型的电商企业13家,市场主体达551家,网店1300多家,增加就业4000人,实现电商交易额10.5亿元。

案例一:巷口镇堰塘村第一书记张莉联合蒲板村、万银村三个贫困村,成立xx区大巷口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上线农副产品95余种,代销农产品1250多单,线上交易额70.3万元,线下交易额80多万元,帮助210户贫困户和450户一般农户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难的问题。

案例二:张永红是xx区和顺镇海螺村建卡贫困人口(低保户)。2006年,他在帮助岳母修建新房时不幸被头顶上方掉落的砖头砸中颈椎而瘫痪。由于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加之在治疗期间负债累累,长期依靠每个月仅仅几百元的农村低保金勉强糊口。2011年,在扶贫帮扶干部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引导下,他开始尝试在微博上售卖当地的土蜂蜜、红苕粉、土鸡蛋、老腊肉等土特产。通过几年发展,他所开的“xx小张网店”淘宝店也以品质地道的土特产赢得了许多“回头客”,发展规模也逐步扩大。xx年10月,镇党委、政府,政协办扶贫集团支持他成立了传宏土特产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全面营销当地的名特土产。运行两年来,他每年营业收入均达到100余万元,从而实现快速脱贫致富,成功解决了全镇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为全区树立了身残志坚的脱贫致富典范。xx年xx27日,张永红作为今全国残疾扶贫先进个人,参加了全国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会议,并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五)充分整合资源要素,积极探索“股权+精准扶贫”模式,创新工作获国务院领导肯定。

xx区按照“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民”的“三变”原则,加快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引导贫困农户将土地、林地、闲置房产、劳动力等要素资源,通过股权量化方式与市场主体进行捆绑发展,同时建立完善利益联结分配机制。有效整合农村闲置、分散、低效的要素资源,激活农业要素与贫困人口的内生活力,加速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可持续发展。其中,“xx县产业扶贫精准到村到户模式”得到了国务院汪洋副总理的批示肯定。

案例一:石桥乡xx年引进重庆市厚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在该乡八角村投资1500万元建成一个12万只禽蛋养殖场。该专业合作社先后在香龙、贾角、大坪3个村扶持带动建卡贫困户243户,户均发放30只产蛋鸡苗,并通过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购产品、统一市场销售的方式,带动当地农户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贫困农户户均增收4500元。此外,养殖场还提供了19个就业岗位,带动8户建卡贫困农户年均增加工资收入2.16万元。目前,该专业合作社还与香龙村通过村级集体经济改革试点方式,投资100万元新建一座有机肥生产厂房,带动了香龙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发展。

案例二:桐梓镇265户农户(贫困户56户)按照“公司+土地+农户”的模式,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重庆飞红园林绿化公司,入户农户成为公司小股东,由公司负责统一经营运作,待苗木产出后,每年企业按生产效益与农户“二八”分成获得红利,实现了稳定增收和脱贫致富。

三、xx区先试先行探索巩固脱贫长效机制的经验做法

xx年底,重庆市委宣布xx脱贫“摘帽”后,xx区委、区政府将工作重点转为一手抓迎接国家脱贫验收,一手抓脱贫成果巩固,将脱贫后“如何持续发展、如何防治返贫和新生贫困、到2020年能不能实现同步小康”等问题作为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巩固脱贫成果阶段,xx区坚持以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众为中心,围绕“建八有、解八难”和“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要求,重点对照“因病、因灾、因学、因住房”等各种致贫返贫因素,率先出台以《关于全面推进精准脱贫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总纲,以“大病医疗救助、健康扶贫、生态扶贫搬迁、特殊贫困救助、人居环境改善、特色产业发展、金融精准扶贫、人口素质提升、公序良俗教育、万企帮万村、基础设施建设管护、项目资金整合、科技扶贫”等13项配套政策组成的“1+13”后续扶持政策体系。在综合分析诸多致贫因素上,该区总结出主要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尤为突出。xx针对这一现状,先行先试,率先研究出台了《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每年区财政统筹安排3000万元设立大病医疗专项救助金,将参加合作医疗或职工保险的困难人群及患重大疾病人群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在医保报销、民政救助和商业保险报销后,按自付部分的比例套算进行救助,最高1年可享受医疗救助10万元,在根本上抑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起到了治标治本的效果。

【篇三】

xx县是集山区、库区、老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省城太原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全县国土面积1289.85平方公里,辖3镇5乡6个居委会、142个行政村,总人口1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6万人。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19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955户、40610人。贫困村总数占到全市贫困村总数的83%,贫困人口总数占到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65%,是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共有45个贫困村整村出列,有6558户、19215人脱贫,剩74个贫困村、7397户、21395人尚未脱贫。

一、推进产业扶贫筑牢脱贫支撑

把发展产业作为推进脱贫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谋划项目、培育特色、壮大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着力提升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我县马铃薯品质好、产量高的比较优势,建成了科技示范园区,形成了“种薯繁育、示范推广、贮藏保鲜、加工转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业体系。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保持在8万亩,增加农民人均收入1149元。大力推进光伏产业。发展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作为增加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增强村集体组织统筹推进贫困人口有效脱贫能力,确保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的重要手段。14个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已建成并网,将建立覆盖全县所有深度贫困户的村级光伏电站作为保障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重要措施。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实际,加强地方规模化特色产业发展,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脱贫扶持奖励办法》、《南川河蔬菜产业集群项目补助办法》、《脱贫攻坚生态规模养殖补助办法》等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板蓝根、枸杞等中药材,沙棘、油用牡丹、葡萄等特色产业,培育带动性强的养殖龙头企业18户,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238万元,同比增长144%。积极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培育发展“互联网+”电商企业5户,有效促进了全县农产品供销。

二、全力推进生态产业脱贫致富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互促双赢,采取退耕还林脱贫一批,提质增效脱贫一批、资源管护脱贫一批、民生林业脱贫一批、吸纳劳力脱贫一批的路径,推进生态脱贫。采取“议标”方式,组织65家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造林9.4万亩,参与贫困劳力1503人,每个劳力年劳务收入1.2万元,分红总额不低于合作社盈余的60%。启动了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5000亩,每亩投资200元,涉及贫困户987户。加快推进2.17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整地2000亩,共涉及110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900 元。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名额166名,可带动500名贫困人口脱贫。

三、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扎实起步

将良好生态资源作为我县最为宝贵的资源,积极打造全域旅游县。围绕“云顶山一路”、“汾河水库一带”和“高君宇故居一片”,初步打造聊一批乡村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农家客栈,示范和带动全县旅游业取得新突破,引导有意愿的贫困户参与到旅游服务业中来,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重点打造了东山生态园和云昇昌旅游富民工程等示范点。

四、积极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

出台《xx县农村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奖励办法》,到县外连续打工4个月以上的,每月奖励200元;在县内打工的按收入比例予以奖励。今年以来进一步完善外出务工人员奖励政策,建立输出信息库,备案监管、跟踪服务。搭建精准培训和劳务服务两个平台,设立8个乡镇服务站和142个村级服务点,突出种植加工技能、养殖技能、务工技能和创业技能四项培训,通过产业发展吸纳一批、中介机构推介一批、对口帮扶输出一批,现场招聘就业一批、拉帮带带动一批等五个渠道输出,力争今年培训和输出贫困劳力实现“双万人”。目前已培训贫困劳动力829人次,向外输出贫困劳力8362人,其中县内输出4010人,县外输出4352人,外出务工人员年收入在12000元左右。

【篇四】

xx县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大县,移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8%,占全县农村人口的78%。xx县把移民乡镇的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政治任务来抓,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和

“3131”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以枸杞为主的特色高效产业,在促农增收、推动精准脱贫发挥了明显效应,xx年移民乡新增枸杞8500亩,累计达到5万亩,人均从枸杞产业上获得收入1300元。xx县积极探索做大做强做精枸杞产业的具体做法是:

一、大胆探索、科学规划,全面优化产业结构

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为前提,以创新发展为途径,通过多渠道、多方位的技术调研、政策宣传,引领xx枸杞特色种植做大做强。一是积极探索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产业模式,在移民乡贫瘠土地一次性导入新兴高效产业,结合xx的自然条件和土壤特性,做出试种枸杞的大胆决定,先后从宁夏、新疆引进试种枸杞种苗,依托退耕还林大户先行试验性栽培,通过精心培育,最终使品质优、产量高、效益好的特色产业落户xx。二是在对宁夏、新疆特色农业多次深入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xx对枸杞种苗的种植,从中获得了详实可靠的试验数据,掌握了枸杞的生长特性和对土地、水肥的需求,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同时在全县宣传枸杞产业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营造发展枸杞产业的良好氛围,取得了群众对枸杞种植的大力支持。三是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扶持、公司带动、农户参与等措施,把适应性强、耐盐碱、效益高的枸杞产业确立为全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发展,使得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四是各乡镇组织农户通过观摩考察、对比算账、典型宣讲等措施,进一步搅活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坚定了农户发展枸杞产业的信心,使农户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由不敢干到试着干,由小打小闹到大规模的引进种植,使枸杞产业迅速壮大,成为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

二、政策助推,示范带动,稳步扩大产业规模

为加快枸杞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以省市发展特色产业政策扶持为先导,通过政策上重点倾斜、资金上重点扶持、项目上优先安排,促使枸杞种植不断向产业化,助推产业稳步发展。一是出台了《xx县关于推进一特四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和《枸杞产业奖励扶持办法》,对发展枸杞产业的农户给予经费补助,对枸杞栽植验收合格的农户给予奖励。结合“1+1”富民工程的实施,依托省级扶贫开发项目资金进行扶持发展,先后投入扶贫资金3200万元,免费向移民群众提供枸杞苗木1300万株,有力扶持了枸杞特色产业的发展。二是成立了枸杞产业协会和协会党支部,健全组织章程和 hyperlink "/wenmi/fanwen/guizhangzhidu/" \t "/wenmi/xinde/jingyanjiaoliu/_blank" 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组织结构,规范运行机制,探索“协会+支部+基地+企业+农户”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协会和党支部在信息服务和果品产、加、销等环节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解决了农户个体经营与市场的对接问题。三是整合涉农资金,扶持建设县、乡、村三级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建设,并把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和示范点作为枸杞科技成果转化的展示窗口和培训中心,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助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农户发展枸杞特色产业。四是定向帮扶,先后投入扶持资金300万元,对市场前景好、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中心苗圃有限责任公司、立林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青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海隆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枸杞种植、加工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发挥了较强的示范作用。至目前,全县枸杞种植面积达到8.8万亩,初步建成双塔、腰站子2个万亩枸杞专业乡和11个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基地、69个百亩集中连片标准化生产示范点,建成了枸杞科技示范园和双塔乡古城村、腰站子乡绿园农场等4个节水高效示范园区,种植农户达到了8377户。xx年全县枸杞产鲜果总产量为2.32万吨,干果总产量为0.58万吨,产值2.67亿元,枸杞收入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9%,占移民人均纯收入的47.6%。

三、科技支撑,强化培训,着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为使枸杞产业稳步发展,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按照科学发展是硬道理,技术是第一生产要素的总体原则,科学论证,总体部署,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机制保障。一是统筹规划,规范管理。为进一步推进枸杞产业提质增效,县委政府采用规范整地、合理密植、科技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将枸杞生产各个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进行严格把关,同时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有效保证了枸杞果品的质量和品质。二是创优品质,良种栽培。xx县在引进推广宁杞1号、2号、3号品种的基础上,还引进了宁杞5号、蒙杞1号等新品种进行对比栽培试验和良种繁育,并初步建成了集宁杞1、2、5号、大麻叶优系、蒙杞1号等优质枸杞品种在内的百亩枸杞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在示范推广优良枸杞品种的基础上,还尝试直接引种多年生种苗提高产业效益,实现了当年挂果、当年见效、当年收回投资。三是强化培训,扎实基础。县林业主管部门抽调技术人员对枸杞产业实行技术承包,编印下发枸杞栽培技术规程、阶段性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等技术宣传材料,通过科技讲座、现场培训等方式大力推进枸杞科技下乡入户,全方位普及了枸杞种植户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设施栽培等技术知识,不断增强了全县枸杞产业发展的后劲。四是强基固本,科学发展。为加大枸杞生产加工科学保障力度,成立了枸杞研究所,引资建设了集品种展示、技术示范、精深加工、生态观光为一体的高标准枸杞科技示范园,xx年初,又成立了xx县枸杞产业管理办公室,加强对枸杞生产质量、销售渠道、市场规划进行科学监管,为做大做强xx枸杞品牌奠定了技术保障,为全县枸杞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发挥了科技引领作用。

四、盘活市场,跟进服务,充分彰显产业效能

将枸杞产业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为主导方向,依托枸杞种植合作社内引外联的优势,扩大劳务输转,加强市场营销,促进特色发展,加快经济增收。一是引导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和区域合作,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从而减少效益外流,增加经济收入,xx年,全县枸杞采摘用工输转劳动力达到15000多人次,农民收益相当可观。二是引导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形成了外地客商+合作社(经纪人)+农户的营销模式,由外地客商直接或者委托本地经纪人设立代办收购点,与农户现场论价收购枸杞干果,现金结算,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种植农户,加快了枸杞销售速度。同时随着枸杞品质不断提升、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外来收购客商逐年增多,枸杞销售价格也在稳步上升,经济效益明显上升。三是加大“xx枸杞”品牌化建设,结合全县枸杞产业发展实际,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相继完成“xx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登记、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级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全县5.8万亩枸杞生产基地被农业部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命名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的“东霸兔”、“陇上红”、“戈壁宝杞”、“西游神果”等系列枸杞干果和“杞峰”、“青林”牌枸杞芽茶均先后在省、市和国家取得了奖项,同时为了提高枸杞晾晒工艺和质量,县上投资350万元,为移民村连片种植区配备枸杞烘干设备7台。“xx枸杞”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四是大力扶持xx枸杞标杆企业,以青林生态科技开发、立林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昊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亿得生物科技等4家企业为枸杞加工生产龙头企业,规范管理,科学经营,稳步发展,不断壮大,进而引领市场,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篇五】

xx则村位于府谷县最南端,距县城45公里、共辖4个自然村,分别为xx则、南洼、马连坪、武家峁,共有257户749人(常住人口121人),党员31名(其中:女党员3名)预备党员一名,该村为xx年脱贫摘帽的贫困村,xx年已脱贫6户13人,xx年已脱贫2户2人,2018年贫困户全为五保户共10户11人(三户三人为集中供养户)。贫困面1.46%。全村总土地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00亩(水浇地80亩、川坝地80亩),

近年来,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会共同努力和县委政府、王家墩便民服务中心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xx则村精准扶贫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县委书记杜寿平、副县长惠宽和等领导多次来村对“精准扶贫”工作做调研指导。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次召开村组及村民大会,入户宣传,与百姓同劳动多交流等方式进行详细研究规划,部署落实,针对不同类型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扎实推进脱贫任务,帮扶责任两个落实,制定脱贫任务清单和责任对象,为“精准扶贫”户建档立卡,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责任、确定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为我村的“精准扶贫”户建档立卡,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责任、确定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账、“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产业脱贫、危房改造、生态脱贫、异地搬迁等政策使我村8户15人顺利脱贫,加强与花椒合作社、羊肉合作社合作等措施,使我村在xx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工作。

一、加强党支部建设。使广大党员勇挑重担,主动作为,展现党支部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党支部率先践行“基层党建+精准扶贫”模式,率先建立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率先创建了扶贫互助协会,实现帮扶工作常态化。

二、根据地方特色,设计主导产业。依托本村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xx年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全村新栽花椒树3000余株,使全村的花椒树种植总量达到30000余株,年产花椒5000余斤,产值达80至100万元。全村现养羊600余只,养鸡、猪400余(只、头),目前形成大红袍花椒种植、山羊养殖等规模性主导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三、建设民生扶贫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方脱贫致富的基础。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三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xx则行政村实现了通村水泥路全覆盖,总里程达到9.5公里。2、通过农网改造,四个自然村通了动力电。3、对人饮工程进行维护修缮和新修蓄水池两座,解决了村民的饮水困难。4、完成xx则行政村幸福院工程建设。5、在土地流转“三变改革”中,通过“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了xx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xx则村试点种植中药材200亩,进一步完善武家峁自然村大红袍花椒种植基地试点工作。6、新修连接花椒基地产业路1.5公里,花椒基地蓄水池、花椒烤炉个一座,为花椒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7、步协调县发改局,建设完成xx则行政村光伏产业项目。8、加大花椒、中草药种植技术和红枣酿酒技术的培训。为全村的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狠抓产业扶贫。利用我村山大沟深的优势,建设花椒种植基地,创办已支部书记郭文彪为社长的花椒合作社。共开发了100亩花椒基地基地。xx底,协调帮扶企业,免费为贫困户和一般户提供中草药黄芩种子240斤,发展中草药种植业。形成xx则特色中草药产业品牌。

五、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促进群众脱贫致富。通过扶贫帮扶和扶贫开发,结合本村土地、林地特性和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大红袍花椒、中草药种植、红枣种植、山羊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采取“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帮扶企业+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即由党员牵头,以传统产业为依托,从种植、养殖业入手,打造绿色生态农业,村支部干部带头办花椒合作社、羊肉合作社。上门做工作,跑资金,以保持农村生态本色为特色的生态农业持续发展。在全村发展一批花椒、中草药种植大户,养羊大户.在做好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结合我村其地处山区,空气好,无污染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红枣、谷米、红葱种植,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使xx则村能形成带动面广、效益明显、增收稳定、持续增收的特色产业,确保xx则村实现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致富。

六、全面深化“五个好”创建活动,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及“走基层、送温暖”活动让群众在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同时,能够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动员全村老少,每家每户把房前屋后打扫整理好。发动群众清理村中垃圾,大力整治村中脏、乱、差现象。通过制定村规,规范村民猪、羊粪的堆放。做好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将此项活动长期进行下去。在此基础上,引导各家各户在房前屋后及山坡种植果树、枣树、药材等,即绿化、美化了村庄,又能在不久的将来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如今,xx则村已不再是当年的贫困村,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积极努力下,村内各项产业发展有了基础,村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村民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向小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抓脱贫,讲采取更有力措施把脱贫攻坚工作抓紧抓实,给党和贫困户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关热词搜索:;

推荐访问:扶贫 经验 产业 产业扶贫经验介绍怎么写 产业扶贫经验介绍范文 产业扶贫经验介绍材料 产业扶贫经验总结 产业扶贫经验材料 产业扶贫典型经验做法材料 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材料 产业扶贫工作经验总结 产业扶贫经验启示 产业扶贫简介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