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

摘要:诗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它集中体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诗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儿童学语文总要先学一些诗歌,通过诗歌体会祖国语言的文字美与韵律美,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基于我国悠久的诗教传统以及诗歌对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诗歌教学的研究之中。文章以部编版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总结低年级诗歌教学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发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诗歌朗读注重“表演”、诗歌赏析过度拔高、教学评价过于单一等,在此基础上,从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身心发展差异两个方面探因,并对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几大主体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能引起小学语文教师对诗歌教学的重视,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美、认知美、欣赏美的能力,增进小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诗歌;
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1-0-03

0 引言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文化早已渗透到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从古至今,儿童学语文总要先学一些诗歌,通过诗歌体会祖国语言的文字美与韵律美,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对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我们要有所了解,尤其是处于身心发展重要阶段的小学生,要引导他们爱自己的國家,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和文字,爱自己国家的璀璨文化。

1 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现状

小学低年级诗歌是一种反映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日常生活经验的文学体裁,一、二年级是小学的初级阶段,学生刚刚进入系统的学习阶段,对小学还处在适应状态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教育观念的日益进步,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的诗歌教学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同时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改进。

1.1 教学目的功利化

为了让学生获得好成绩,教学中过于关注诗歌的背诵和默写,进行填鸭式教学,这便是教学目的功利化的体现。现阶段小学低年级语文考试对于诗歌的考查往往是默写,这就导致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上更侧重于生字词,有的在教书时“浅尝辄止”,有的将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直接告诉学生。一节课40分钟,前半节课用来讲生字词,后半节课用来背诵,这样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不关注诗歌的意境和学生的情感。背诵和默写固然重要,但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

1.2 诗歌朗读表演化

朗读活动的“表演化”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表情朗读”,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必须把各种愉快的、悲伤的情绪表现出来。这种要求本来无可厚非,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中“感情”的度不好把握,这就使得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1]。低年级学生朗读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拖长音,模仿古代私塾中的学童摇头晃脑,刻意营造一种“有感情”的氛围,丢失了朗读的自然[2]。朗读时,有的学生语气僵硬、有的学生语调夸张,朗读的形式和动作虽然多种多样,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诗歌的韵律、断句被忽略,只是浮于表面地朗读。

1.3 诗歌赏析成人化

低年级诗歌与成人诗歌是截然不同的,低年级诗歌面向七八岁的儿童,所以诗歌的赏析需要以儿童为本。如某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神州谣》一诗时,先在多媒体上展示地图,然后问学生:长江黄河流经哪些省?长城是哪个朝代修筑的?珠峰有多高?这些问题明显超出学生认知范围,本来一首描写神州大地的诗歌被教师教得毫无新意,甚至有些为难学生。如此教学,如何能激起学生对祖国山川的由衷热爱呢?第一学段的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而诗歌恰是感性的产物,教师要站在学生立场上去品味诗歌,淡化一些不必要的延伸知识。

2 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现状

2.1 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许昌县的李文华老师曾说,一个教书者最大的失败便是忽视了诗歌的文学价值,要么认为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诗歌教学时敷衍了事;
要么不注重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过度挖掘,学生难免会摸不着头脑,因而对诗歌学习就会望而却步。如果从小对学诗就如此厌倦,那么以后再怎么补救也是徒劳。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能力就会停滞不前[3]。

王充《学衡·定贤篇》曾用这样一段话概括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传先师之业,习口说以教;
无胸中之造,思定贤否之论。邮人之过书,门者之传教也。”这句话说的是,教师按照前人的教学模式把书本知识转交给学生,却没有思考前人的见解是否还适用,缺少自己的心得体会,这就好像邮递员转交信件、门者传递命令一样[4]。受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如今很多教师按照传统诗歌教学模式教学:初读熟悉诗歌—讲解生字词—解析关键字词句—研读把握诗歌思想感情。这无异于把一、二年级的学生当成了“机器”,只知向其灌输知识,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教师对这种教学模式驾轻就熟,自然不会思考教学方法的创新,本来充满活力的课堂变得索然无味。

2.2 学生身心发展差异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基本上在七八岁,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还不具备逻辑分析能力,虽然有语言表达的强烈意愿,但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欠缺锻炼。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要采取低年级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将抽象的诗歌意象转化为低年级学生能接受的形象。

根据心理学理论,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有意注意阶段,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注意力的注意。七八岁的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对当前事物的集中时间较短,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扰。如果教师在导入环节就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后续的教学活动将难以进行。比起诗歌,大部分低年级学生更喜欢童话、寓言等故事类的课文,这种类型的课文易引发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课文的主人公多是一些和他们年龄相仿的小朋友或者可爱的小动物,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比如《乌鸦喝水》《小壁虎借尾巴》《纸船和风筝》,这类课文就比诗歌更能引起学生注意。

3 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策略

3.1 创造良好的诗歌学习氛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设展示与交流的机会,为学生营造出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5]。儿童报纸刊物可以刊登诗人创作的儿童诗、学生的优秀仿写作品,鼓励低年级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网络新媒体日益发达,家长可以将学生的诵读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课外活动,为了使这一阶段学生的智能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学校可以组织相应的活动。比如组织诗歌诵读比赛,培养良好语感,开发学生言语智能;
鼓励学生尝试将诗歌改编成音乐,唱给大家听,开发学生音乐智能;
举办诗歌主题黑板报,开展“为喜爱的诗配画”等活动,而不是仅仅将诗歌教学放在课内。

3.2 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3.2.1 虚心涵泳,领悟诗歌情感

苏东坡说,“三分诗,七分读”,可见古人学诗贵在诵读。小学低年级诗歌语言简练、节奏明快,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对于“诵读”的方法,朱子读书法给出了最精炼的答案——虚心涵泳。“虚心”一词意为反复咀嚼,细心玩味,它不同于以往的“表演式”诵读,首先学生要读对、读准诗歌。其次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大大方方地诵读,最自然的诵读方式才能产生最真挚的情感。低年级学生刚刚开始系统的诗歌学习,诗歌诵读的基础知识还不牢固,教师要尤其重视对学生诵读方法的指导,从小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诵读关键字词时要强调和突出。抒发感情的关键处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朗读时间,边读边用隔音符号做好标记;
在表达欣喜、疑惑等感情时,多用上扬调,表示赞叹、坚定等感情时,多用下降调[6]。

3.2.2 合理赏析,贯彻“学生为本”

小学低年级诗歌大多是从七八岁儿童的视角去创作的,诗歌的语言和意蕴易于被他们接受。所谓教学以“学生为本”,李镇西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阐述,“教师应该多想想自己曾是孩子时的欢欣、恐惧、喜好、憎恶,想想小时候自己喜欢怎样的老师,以及老师怎样上课。教师要时刻想一想学生们的感受,只须稍微降低自己的‘姿态,学生就会将你视为亲密的朋友”。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适时放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赏析诗歌。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诗歌《阳光》时,故意将自己“变小”“变弱”,和学生距离越来越近,因而学生愿意打开心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7]。

3.2.3 多样化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

首先,加强朗读评价。对低年级学生诵读的评价除了要指导他们的重音、停顿、语调等方面,还要根据他们自身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给出评语,发挥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如在学习《梅花》一课时,教师随机点了一个女生朗读,给出评价,“从你柔和的声音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梅花不愿与群花争奇斗艳的高尚品质,只愿在这一片白雪皑皑中散发出沁人的暗香”;
接着又随机点名男生,男生声音洪亮有力,师评,“从你的朗读中我们可以看出梅花在寒冬独自开放的傲然品格”。

其次,注重创作评价。先来看这样一个作品:“夏天真热啊/青蛙喝了一肚子水/都不觉得凉快/唉,要能吃个瓜就好了/难怪他每天都在喊:瓜!瓜!”[8]这是一个八岁小朋友的创作,读这个作品,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这不是诗,甚至认为这是孩子的生活日记。而以一个孩子的视角重新欣赏时——把青蛙的叫声与夏日的西瓜联系在一起——就会惊讶于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该秉承全新的态度,即一个诗人的作品是可以批评的,但是应该用最尊重的态度看待“诗的形式”,用最尊重的态度看待“写诗的意向”,要有“诗的形式”[9]。

3.3 唤醒学生沉睡的童心

3.3.1 发挥想象,拾起童真画笔

古典诗歌年代久远,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理解略有困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将对诗歌的理解呈现在画笔下。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后两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述一下后两句诗歌的意象,在总结完意象的特点之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对于《彩色的梦》这样有画面感的诗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画出自己的梦境来巩固学习内容,感受想象的乐趣。笔者教授这一课时,小结部分是这样安排的:“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也做过许多甜甜的梦,梦可以带给我们许多新奇的体验,那么能不能用手中的彩色铅笔将你们的梦画出来呢?”通过绘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还能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这样,抽象的诗歌就变成学生画笔下的具体事物。

3.3.2 自由表达,释放童稚天性

生活是一首栩栩如生的诗篇,诗人的灵感正是来自生活。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时,要时时注意联系低年级学生生活实际。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热闹、欢快的场景,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续写充满童趣的故事。例如,某教师在教授《比尾巴》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同学们,比尾巴大赛进行得越来越火热,好多小动物都来参赛了,你们猜猜还有谁?用我们课本的诗歌句式形容一下它的尾巴吧。”仿写是诗歌创作的基础,多次仿写训练之后可以尝试独立的诗歌创作,在创作中释放他们的童稚天性。

4 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的诗歌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教学,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未来中高年级的创作也大有裨益。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相信他们的潜力,从心底欣赏他们的奇思妙想,让低年级的孩子在诗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参考文献:

[1] 于龙.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5(8):76.

[2] 卢盈.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9:41-42.

[3] 李文华.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创造生活美: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教学[J].美与时代,2005(3):95.

[4] 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35-256.

[5]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28.

[6]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03-204.

[7] 吴敏敏.寻找属于儿童的语言:特级教师孙双金《儿童诗》教学赏析[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3(5):13-14.

[8] 果麦.孩子们的诗[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103.

[9] 林良.浅语的艺术[M].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29-30.

作者简介:贺芸(1997—),女,山东沂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诗歌教学小学语文浅析诗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博览群书·教育(2016年9期)2016-12-12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

推荐访问:诗歌 小学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