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让轨道交通更“聪明”

翟晓汀

郜春海:

正高级工程师。我国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的提出者和践行者,我国互联互通研究和示范的技术总牵头人。1993年至今,一直从事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化工作,带领团队解决制约我国该领域几十年“卡脖子”问题,实现了中国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从“无”到“有”,再到逐步世界领先的华丽蜕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被评选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膺“中国地铁50年致敬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交通强国”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到,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这为新时代交通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世界最大规模的轨道交通网络在中国。近年来,创新科技的介入,为轨道交通高速发展发挥着巨大支撑作用。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控科技”)董事长、总经理郜春海在接受《经济》杂志专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十年,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将持续保持高质量建设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将逐渐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自力更生突破技术封锁

《经济》:我国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技术从国外垄断到独立自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郜春海:信号系统被称为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的“大脑与神经”,利用多学科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保证列车以最小安全间隔距离运行,以达到最大的运输能力,提高运营效率,确保行车安全。

2010年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涉及民生安全的轨道交通信号核心技术一直被外国垄断,引进系统成本高达数亿元甚至十几亿元,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甚至更高,一个零部件坏了常常要修一年半载,我国被牢牢“卡”住了脖子。为了解决“卡脖子”的情况,国家提出轨道交通相关技术“国产化”与“自主化”,交控科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2010年底,交控科技自主CBTC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并在北京地铁亦庄线首次示范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第四个攻克该核心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国家,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世界在进步,我们一刻也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2017年,交控科技FAO无人驾驶技术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并在北京地铁燕房线国家示范工程首次应用,2019年开通的时速160公里的大兴机场线,成为全球最快的FAO线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交控科技自主研发的第五代PB-TACS可与国际巨头比肩,现已获得独立第三方的安全认证,后续将在成都30号线实现应用。“新一代”AVCOS技术作为国家示范工程,也已实现多个关键技术的突破,将在北京地铁11号线开展技术验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

《经济》:技术独立自主后,怎样实现中国标准“走出去”?

郜春海:我们在中国做这么多To B(To Business,即企业创业是面向企业,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东西,系统也好、产品也罢,一定要形成中国的标准,特别是一些新的东西,必须要形成中国的标准,如果没有标准的话,不仅在中国行不通,在国外更行不通。

我认为,“中国标准走出去”的说法不够准确,应该叫“中国标准国际化”。中国标准完全要走出去难度非常大,更多的是要让中国标准国际化,要在国际的大环境里让大家都认同中国标准。标准化工作是他人对你的技术和理念认同的过程。相对来说,国际标准实际上是最低的,企业标准原则上应该是最高的。

大家知道,在乘坐地铁时,由于各条线路之间不互通,所以在换乘时乘客需要自行换乘。这是一个历史难题,法国巴黎、美国纽约都在试图把互联互通工作做到标准化。交控科技在参与到纽约、旧金山地铁改造项目时,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回到国内后,交控科技利用中国的大市场优势,作为示范工程技术牵头方,在重庆开展了基于互联互通的CBTC系统国际标准的编制工作。2018年,交控科技把中国的标准与欧美相结合,联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在德国柏林发布了基于互联互通的CBTC系统的国际版本标准,赢得了众多海外公司青睐。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中国标准如何实现国际化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把中国标准直接搬到其他国家去。

智慧交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经济》:在整个轨道交通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未来轨道交通业务还将拓展至哪些新领域?

郜春海: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是国家一直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迅速腾飞。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于2020年3月12日发布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指出,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是城轨交通技术发展的主方向,是城轨交通不失时机地适应时代发展大趋势、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行动体现。

当前,世界最大规模的轨道交通网络在中国,特别是近10年,创新科技的介入,为轨道交通高速发展发挥着巨大支撑作用。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信息技术和轨道交通业务的深度融合,未来轨道交通产业势必会向更加智能化、网联化、协同化的方向演进和发展,智慧交通也会释放新动能。

交通是为城市服务的,而城市是由广大市民组成的。因此,围绕交通的一切建设都不能离开人的因素,要把人出行的习惯、舒适放在首位,大到整体线网的规划理念,小到某个具体地铁站出入口设置是否符合需求,都要仔细考量。另外,在城市内部,要把轨道交通当作一个“移动城市”来进行设计和规划,因地制宜地融入更多的城市服务功能,让大家不用走出车站就能实现购物、就餐、会友等需求。

未来的轨道交通还将实现车体和底盘分离技术,车体可快速替换为通勤、商务、货运等具有相关功能的车厢,为城市提供可满足人的转移、货的运输以及特殊场景作业的新型运输系统。该系统提供的客货混运和定制化出行服务,满足人们个性化的出行需求,也是交通智慧化的体现。

综上,智慧交通是把人的出行习惯、舒适放在第一位。未来把机场、火车站、地铁、公交、共享单车这些系统融合起来,加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融合,通过构建“换乘便捷、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的综合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支撑和引导城市空间,优化运力资源配置,让出行变得更加便捷,是智慧交通的发展趋势,也能够提升“最后一公里”的运营效率。

加速技术迭代领跑全球

《经济》:“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这赋予了轨道交通建设新的使命。未来,轨道交通建设还面临什么任务?

郜春海:“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十年,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将继续高质量建设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将逐渐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市域铁路、城际铁路也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当下,为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必须要推动干线铁路、城际、市域、城轨“四网融合”,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将继续高速发展,城轨与其他城市的交通融合发展成为规划重点。

未来十至十五年的轨道交通建设“黄金期”,我们要加速技术迭代,超越国际。等到国外迎来基建改造的黄金期,中国技术已经领先国外2至3代,这将给中国的技术对外输出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

创新是驱动企业不断前行的动力,持续的创新是确保企业长青的根基。轨道交通产业好比是“金矿”,只有聚焦主业、长期扎根、保持定力,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才能挖到“黄金”。只有抢抓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机遇,围绕新兴信息技术和轨道交通业务的深度融合,聚焦智慧城轨等新方向,在提升服务效果、降低成本的同时,拿出比海外公司更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才能真正实现从技术、设备到标准的全面“出海”。

猜你喜欢交控聪明轨道交通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22年3期)2022-08-12HDB在安徽交控集团收费稽查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中国交通信息化(2020年2期)2021-01-14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装备制造技术(2020年3期)2020-12-25真扶贫还要扶真贫 美了乡村富了百姓——山西交控集团驻五台县东雷乡扶贫工作队缩影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0-27交控科技:关联交易频繁 应收账款激增股市动态分析(2019年32期)2019-10-21如何做一个“聪明”的病人健康博览(2017年1期)2017-01-23未来马路真“聪明”创新作文(3-4年级)(2016年12期)2016-12-27让农业生产更“聪明”农产品市场周刊(2016年43期)2016-12-23安徽省交控集团公路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开发及应用中国交通信息化(2016年11期)2016-06-06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5年5期)2015-12-10

推荐访问:轨道交通 聪明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