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第1篇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1.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2.分封的诸侯等是世袭的,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 第1篇

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1.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2.分封的诸侯等是世袭的,并有封地;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3.分封制下的诸侯国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二、如何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发展趋势?

1.确立标志: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这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突出特征:皇权至高无上,主要表现在皇位世袭和皇帝总揽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3.制度的本质:是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的专制统治。

4.内部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矛盾,即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
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5.发展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同时不断调整、变革监察体制和选官制度。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 第2篇

古代中国政治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宋初收精兵:设“三衙”统领禁军,发兵权归枢密院。

作用: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宋初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通判监督地方官。

宋初制钱谷:地方财赋运往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统一与安定。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时,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但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 第3篇

一、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2)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

2.消极影响

(1)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进一步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未中断,因此源流分明,沿革清晰。

2.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下级依附上级,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全国的一切大权,国家所有政治制度的设置,无一不是为了确保这种权力的集中,确保君主意旨的畅通无阻。

3.人治高于法治。人治的实质是权治、官治,是独裁统治。

4.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是相当完备的,从君主到臣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网络严密周全。

5.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6.在漫长的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 第4篇

一、中国传统文化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

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步入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宋代:一方面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亮点。另一方面,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宋词便得到了快速发展。

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知识分子们的愁苦、反抗、逃避现实,通过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来表达。

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二、全面认识儒家思想

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在中国,曾对儒家思想采取过过激的否定态度。如新文化运动中的“家店”,“中的“批林批孔”运动,都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产生了消极影响。对待儒家思想,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吸取其精华,又要剔除其糟粕,批判地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明显的。

(3)它所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观念更应抛弃。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 第5篇

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按结构上分为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大会》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万民法指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希腊城邦最突出的特征是小国寡民。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国家的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司法机关是陪审法庭。

希腊文明的源头是爱琴文明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和安提丰等人。

泰勒斯被西方誉为“哲学之父”

“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认识你自己”“道德就是知识”分别是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

《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是但丁、比特拉克、薄伽丘。

被誉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之父”的是彼特拉克。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是欧洲历第二次解放运动。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影响最广泛。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是权力相互的“制约和平衡”。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人的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划时代的哲学家,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是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

经典力学体系(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是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引发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发展了牛顿力学,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

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层次和领域,特别是发现了微观物质运动规律,为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被誉为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的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定律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首先在美国出现,这就是知识经济。

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是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

西班牙的画家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

①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是海顿。

②被誉为“钢琴”的是李斯特。

③被誉为“乐圣”的是贝多芬。

④被誉为“歌曲”的是舒伯特。

⑤被誉为“圆舞曲”是约翰。斯特劳斯。

年,由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电影的诞生。

被称为“第七艺术”、“第八艺术”分别是电影和电视。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

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的开辟者是哥伦布

被称作“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是荷兰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手工劳动

推荐访问:知识点 人教版 历史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推荐5篇)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