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党建领航“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的构建——以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为例

梁盛龙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 湛江 524037)

高校学生社区不仅是生活主要场所,也是文化教育主要场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载体。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党建在育人工作中的领航作用,2019年1月召开的第26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全国有10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首次入选“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试点单位,率先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是2019年高校党建工作重点推进的十项任务之一。此项试点工作,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党建引领,把学校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融入学生群体,共建“人在一线”“心在一线”“思在一线”“干在一线”的共享、共通、共融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10所高校的试点实践,为高校党建领航“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社区”一词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所著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指具有共同生活方式、共同信念与情感维系的一种共同体关系[2]。

所谓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指将学生在大学校园中的各种生活、学习需求和服务归纳在一个固定的场所中,给学生提供更加集中、方便、统一的服务[3]。主要服务内容:一是与生活相关的服务。如学费收取、水电卡充值等相关服务,给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快速的缴费服务,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人生活、学习需求。二是各种学习指导服务。如学生社区中安排班主任、教师、辅导员定期为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交流活动,学生可以在这些交流活动中获取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等。三是党员活动区设置。全体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其他学生可以定期到党员活动室参加党员各项活动和学习交流,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四是就业孵化服务。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和兴趣爱好,在学生社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三全育人成效,不少高校努力探索“一站式”大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加大学生社区协同育人工作力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党建领航力度不够。高校人才的培养是在党领导下的各方力量的协同培养,党建引领需下沉到学生社区的空间、到学生群体的最前端。目前一些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试点更多是对宿舍生活空间的升级改造,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入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自我管理等。存在着党建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单调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未把党建工作摆在关键位置、党组织在学生社区基层治理中没有发挥作用等问题。要发挥党组织优势和领航作用,亟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创新模式,真正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学生社区建设中[3]。

第二,学生对社区认同感不强、参与度不高。高校传统的管理是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区域分离,育人场所集中于教学楼、实训楼,大部分师生对学生社区的认知仍停留在“是午休、晚休的场所”,教师党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单位的党支部,投入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整体上对社区党建工作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存在管理与服务力量下沉困难。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学楼、实训楼上课学习,认为学生社区仅是生活单元而已,对社区参与度不高[4]。

第三,学生社区的育人整体性合力尚未完全形成。管理协同合力尚未形成;
服务育人实效有待增强;
学生组织形式有待丰富;
队伍建设体系有待完善等[5]。理念共识未达到整体化,把学生社区作为三全育人重要阵地的认同度未统一;
管理机制未达到整体化,育人主体更多是从各自不同的管理目标制订管理机制,相互之间存在管理壁垒,协同育人目标难以完成;
各教育管理服务主体之间缺乏整体的统筹安排,未能切实达到“一线原则”,存在真空、重复叠加浪费等问题[6]。

目前,各高校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力推进,学校在党建、管理、教育和服务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各高校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足,需要更多高校进行探索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建设。

自2019年教育部启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借鉴各院校的经验做法,以党建为核心,以全面引领学生管理模式改革为途径,以强化协同育人功能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的有效举措,扎实推进六项重点工作,切实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

3.1 党建引领,推进学生社区协同育人

党建引领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建设工作的前提。建立学校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学生社区和社区党支部、党员联系社区学生制度;
学生社区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结对共建,发挥教师党员在学生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建设学生社区基层党组织,完善党组织制度,将学生党支部建设融入学生社区,使党建更加具有亲和力。开展学生社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把党建工作贯穿于学生社区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形成社区协同育人局面,突出发挥学生党支部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功能和先锋示范作用,将党建引领落在协同育人实处。制定团支部和党支部帮扶或结对共建管理制度,推动主题团日、“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组织生活进学生社区经常化、制度化;
制定党(团)员宿舍网格化管理制度,打造学生社区党建思政园地,设置党(团)员示范岗,每月开展一次“我为社区办实事”晒单活动,充分发挥党(团)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示范宿舍建设,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所在的宿舍将实行舍长与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同管理,并将其在宿舍的表现作为考核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标准,使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社区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社区服务创建、文明创建、宿舍融合创建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学生党支部工作与学生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深度融合,打造学生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3.2 管理协同,提高学生社区育人效率

紧密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服务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制定整体性“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制度。成立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各校区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和招生就业处)各校区负责人和院系党总支书记担任成员,将社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创新创业、社会服务、校内外交流等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实现学校“十四五”规划实施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整合学校优势资源,在学生社区建设党建工作站、辅导员工作室、学生成长服务站、阅读空间、文化长廊等基本功能区,打造行政服务团队、辅导员工作室团队、学生社区工作站工作团队,制定学生社区管理制度,配齐场地软、硬件设施设备,提高服务效率,实现对学生社区的精细化管理。

3.3 队伍进驻,提升学生社区育人亲和力

建立学校职能人员、院系领导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值班值守,深入学生社区机制。每周定期下沉到学生一线,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生活、学习需求,切实解决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育人工作。培育以辅导员为主、以后勤等服务队伍为辅、学生干部广泛参与的社区综合管理队伍,形成“后勤—宿管—值班员”和“学工—辅导员—学生干部”双线发力的育人力量。选派综合素养高、管理经验丰富的专职辅导员入住学生社区,满足思政教育、学业指导、心理帮扶等需求。办公环境的前移实现了服务力量的下沉,提高了管理服务的时效性。选拔学生干部担任楼长、层长,构筑网格化自我服务体系,实现简单问题就地解决。

在学生社区内建立辅导员工作室。依托辅导员工作室教师队伍,进驻学生社区,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行政治和思想引领,为学生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实施谈心谈话制度,帮助有需求的学生排忧解难,解决其在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提升学生社区育人亲和力。

3.4 文化浸润,营造学生社区良好育人氛围

充分利用学生社区宣传栏、社区网站等宣传阵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创新性地为学生提供党建工作站、阅读空间,发挥思政文化育人作用,激发学生创新动力,开发思政文化育人资源,丰富思政文化成果,提升学生自我发展质量和实效。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活动,加强学生社区真善美文化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讲座和专题活动,推进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引导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5 自我治理,提高学生社区学生自治水平

学生参与治理是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生参与治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形成自治机制,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学生自治组织。组建学校宿舍管理委员会,让学生参与学生社区建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学生自治活动,如学生会、学生社团等,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生参与治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建立学生参与治理的奖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学生社区建设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3.6 以学生社区为中心,建立“三全育人”工作场所

第一,建立“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在学生宿舍设置“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分设三个区域,其中,事务办理区为学生提供网上订票、网上打印、网上充值等多项服务;
学生活动区为学生提供举行主题班会、党日团日、素质拓展、讨论交流、表达能力提升训练等活动的空间;
学生服务中心梳理学生从入学报到到毕业离校的全过程,把相关部门和工作环节纳入中心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明确各个工作部门、工作环节的职责和服务要求,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需求和成长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服务内容渗透到生活、学习、成长、成才的每一个环节,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参与服务育人主体不仅限于校内教职员工,校外社会化服务企业的优秀干部、员工都被纳入服务育人体系,服务人员参与服务的时间长度延伸、空间宽度拓展,契合“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和宗旨。

第二,建立“线上学生社区”。依托学校“智慧校园”平台,推进全程育人信息化管理。通过制作和发放学生社区管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社区学习生活的满意度,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微信群、QQ群、电话、微博等形式更新学生社区管理数据,建立回访机制,为生活、学业、交往、心理等方面有帮助需求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基地。依托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组建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健康咨询教师下沉一线,面向社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耐心细致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满足学生心理咨询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辅导等,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定期跟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心理健康信息员制度,每个宿舍设立一名心理健康信息员,对可能出现的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预警,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第四,建立思政教师队伍工作站。组织思政教师工作队伍下沉学生社区一线,走进学生社区,依托道德宣讲、人生导航等思政教育平台,结合时政热点,利用丰富多样的素材,对社区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组织班主任、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学业导师,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大学学业,做好职业规划,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有目标地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第五,建立后勤服务队伍工作站。校园保洁、食堂服务、后勤维修、校医务室等人员主动为学生社区提供服务保障,满足社区学生的合理需求,切实提升学生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打造宿舍文化、管理下沉社区、关爱心理健康、学生积极参与治理等方面的建设,优化“一站式”学生社区一体化管理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努力把高校学生社区打造成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建设高地。

猜你喜欢 一站式心理健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珠”育人发明与创新(2013年29期)2013-03-11他们用“五招”育人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推荐访问:为例 领航 党建